瀘州外國語學校英語教師——薛恩萱老師
一個國家之所以偉大,條件之一就是既能夠吸引別人的注意力,又能夠持續保有這種吸引力。當西方剛剛接觸中國時,中國就明顯表現出這種能力,這種吸引力一直在持續,西方對有關中國的強烈興趣,都明確道出了這個國家所散發深刻的魅力,那么究竟是什么因素如此打動西方呢?奇妙的東方風情,或是異質文化之間的吸引?顯然不是如此簡單。因為西方人在與中國人交道時,無論知識上或情感上,都有著非常多樣的態度,他們對中國的研究,主要是出于對自身前途的考慮。這里記者進入一個嫻淑雅靜、充滿了史命感和厚重感的瀘州外國語學校英語教師——薛恩萱老師到莫桑比克國會任教的天地,從另一個角度擷取幾條“有料”的信息與大家分享。這不是觀看薛恩萱老師的一扇大門,但卻是走近她的一把鑰匙,從這里看岀西方人是怎樣以感覺和視覺去開眼看中國并展開合作的!
四川新聞網瀘州1月12日訊(特約記者 夏中華)薛恩萱老師出身于普通世家,父親是機械技術人員,母親是服裝制作師,這可謂是一個真正的教學精神與人文精神融合的典范之家。早年薛恩萱老師從四川省教育學院英語本科畢業后又攻讀了川師大研修生,從事中學英語教學30年,是瀘州市翻譯協會、外語教學專業委員會會員,多次被評為市、校優秀共產黨員、中小學德育先進工作者,全國、市級優秀輔導員,曾獲央視英語風采大賽四川省優秀選手稱號,省中學英語教師技能竟賽三等獎,其多篇論文獲國家級、省、市級獎勵并在各級刊物上發表。是一個追求卓越,具有很強責任感,充滿愛心的人。
薛恩萱老師是一個有理想有責任的勤奮之人,在教學圈被認為是現代思想的倡領者,位列有為的教學分子行列。她通過刻苦努力獲得了通行國際的教學證書,并成為了國際志愿者——在外國當英語老師。她總是想為這個國家做點什么!她認為世界夢與中國夢的共推人類文明進步,需要囯與國之間的交流和人與人之間語言信息的直接傳遞。薛恩萱老師除了她的極大人格魅力外,最主要的還是她那善良之心所迸發岀的助人為樂精神體現。這種精神使外國人對中國人引發岀強烈的情感和興趣,使外國人嘗試著更精確地認識中國,并使外國人針對有責任的中國及中國人的友善本質進行著與中國為友而展開更多的合作。
“教授外國人學英語,中國不能缺席”
2009-2011年,在瀘州市教育局、瀘州外國語學校領導的高度重視和大力支持下,薛恩萱老師懷揣抱負先去澳洲留學深造兩年。期間薛恩萱老師經過魔鬼似的學習、訓練率先獲得了以英語為母語、多為有大學文憑的外國人所獲得、并讓外國人無一不驚呼一生中難度超強、學習強度最大的《劍橋青少年英語教學證書》(CELTYL)和《劍橋成人英語教學證書》(CELTA)。她是在班上唯一獲得兩證書的中國人(同時她的丈夫Geoff(杰夫)也獲得了《劍橋成人英語教學證書》)。然而,在這兩證書獲得的背后我們可想而知;對于非英語國家的薛恩萱老師來說,所遇到的困難和魔鬼式的訓練是何等之苦,但是她頑強地挺過來了,她贏了!這是具有可在全球非同一般的壓力下工作、教授成人和青少年英語的資格證書,這是證書的特性決定的,因為要求達到劍橋的目標,其條件苛刻得近乎吹毛求疵,且來不得半點虛假和將就。否則永遠拿不到。難怪劍橋大學是錘煉人的地方,是全球公認的世界名牌大學?!鞍巡皇〉臏蕚渥龊谩?, 這恐怕就是薛恩萱老師吃苦到成功的秘籍。她感慨地說:“這是我人生中重要的一次學習。所以,我必須更加珍惜,更加專注?!?
在澳大利亞,薛恩萱老師于學習之外,還抽空去做志愿者,幫助那些剛移民到澳大利亞的外國人、特別是中國人適應新生活。她還去養老院看望、幫助老人們,到中、小學去為學生們作中國文化講座,大力宣傳中國、四川、瀘州。她還是該市“國際友誼聯合會”成員、市合唱隊隊員,多次在各大型國際文化節上獨唱中國歌曲、和外國朋友合唱英文歌曲。她也是戶外運動俱樂部成員,周末常常和其他來自世界各地的澳大利亞人一起去遠足、爬山,領略澳大利亞獨特的美麗風光,并時時刻刻也正能量影響著他們。在這些組織和活動中,她都是唯一的中國人。她結交了不少各國朋友,他們贊揚薛恩萱老師是活躍于澳大利亞Bathurst(巴瑟斯特)市的民間“中國大使”。以至于離開該市時,澳大利亞朋友們都依依不舍,說她的離開給Bathurst(巴瑟斯特)市留下了一個大洞(意即缺失)!她聽了既不舍又欣慰。
由于她的努力,特別是及其出色地融入當地社會和人民,讓外國人更加了解了中國,增加了對中國和中國人的好感,也給Bathurst(巴瑟斯特)市帶來了正能量。為此她成了Bathurst(巴瑟斯特)市“名人”:被評為該市“三八婦女節”優秀婦女代表并在市國際婦女大會上發言(她是唯一的中國人); Bathurst(巴瑟斯特)市市長Paul(保羅)、澳大利亞南威爾士州州長Maria(瑪利亞)等曾親切而熱情地接見過她;她還被特邀參加了會說流暢漢語、曾任澳大利亞首相的陸克文總理的專題講座。她的澳大利亞丈夫Geoff(杰夫)也為她深感自豪,稱贊她是生活在澳大利亞的中國人中的“模范”。
“去VSO組織,作自愿者”
2011年薛恩萱老師與同樣為教師的澳大利亞丈夫Geoff(杰夫)經過嚴格的篩選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國際志愿者組織“VSO” (Voluntary Service Overseas“海外志愿者服務”)的國際志愿者。
VSO——世界上最大的國際志愿者組織,已成立50多年,全名為“Voluntary Service Overseas(海外志愿者服務)”,總部設在英國倫敦。主要由英國、加拿大、澳大利亞等英語為母語的國家組成,由這些國家的公司或私人贊助,如英國公主Ann(安)就是贊助者之一。VSO選拔、招收世界各地主要以英語為母語國家的志愿者,在教育、衛生、農業、IT等方面進行援助。莫桑比克共和國就是該組織的援助對象之一。
莫桑比克共和國(The Republic of Mozambique)位于非洲東南部,首都是馬普托(Maputo),1505年至1975年為葡萄牙殖民地,官方語言為葡萄牙語,經濟、衛生、教育、富裕程度綜合排名在世界187個國家中倒數第三,80%人口從事農業。
來自世界各國的莫桑比克VSO國際志愿者們
2011至2013年薛恩萱老師夫婦被派往非洲東南部葡萄牙語國家莫桑比克國會(即議會)支教,教授國會議員和職員們英語。在莫桑比克眾多的中國人中薛恩萱老師是唯一的國際志愿者,也是四五十個說英語的VSO志愿者中唯一的英語為非母語的中國人。她和丈夫Geoff(杰夫)擔任國會里首批英語教師,也是在國會長期工作的僅有的外國人,成為國會內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不同國籍的夫妻英語課堂。這時的薛恩萱老師夫婦肩負重要任務,黙黙奉獻著,對于自已的工作兢兢業業,一絲不茍,夜以繼日忘我工作。兩年的任教,薛恩萱老師夫婦在莫桑比克得到最高的贊譽,受到中國駐莫桑比克大使黃松甫、英國公主安(Ann)等的親自熱情接見和款待。她也同世界不少國家駐莫桑比克大使館的VIP們成為了好朋友,還經常一起進行文化交流、學術探討、健身娛樂活動,更與南部非洲國家斯威士蘭駐莫桑比克大使館大使和工作人員結下了深厚的情誼。不論在澳洲還是在非洲,薛恩萱老師都被各國朋友們親切贊譽為“中國大使”、“中國文化使者”。2012年英國公主Ann還專程到莫桑比克看望VSO志愿者們并專門安排時間與薛恩萱老師夫婦交談。
薛老師在國會英語課上
兩年的時間也使莫桑比克國會的議員和職員們對英語的學習受益匪淺,當他們去歐美國家參加各種國際會議用流暢的英語發言時,別人驚奇地問他們在哪兒學的英語那么運用自如?他們回答 “莫桑比克”。再被問起誰教他們時,他們自豪得意地回答:“我們的英語老師是中國人和澳大利亞人!”兩年的學習,議員、職員們學習英語的信心更足了,有的感到僅是課堂學習還不夠,甚至還請求單獨給他們上課,薛恩萱老師夫婦都一一欣然答應。人人收獲頗大,有的人由于英語水平提高了,工作上得到了晉升,如Lurdis女士,已升任國會主席顧問之要職,凡有外國國會人員來訪,皆由她帶領客人們參觀國會和莫桑比克。她還多次去歐洲參加國際會議,能聽懂英語,用英語記筆記,并用流暢的英語發言。還有莫桑比克HIV、艾滋病委員會主席Saimone議員,英語有了很大提高,經常去南非、美國華盛頓等參加聯合國國際會議, 非常高興地自我評價是“英語沒有任何問題”!
中國海軍艦隊首次訪問莫桑比克
本來薛恩萱老師和Geoff(杰夫)夫婦原計劃只在莫桑比克議會教授半年英語,把這個國會英語教學項目開個好頭就回中國??傻狡跁r國會和VSO組織竭力挽留,并由國會主席親自給中國駐莫桑比克大使館、瀘州外國語學校及瀘州市教育局去函請求支持,同意薛老師在莫桑比克國會教一年英語。鑒于她教學的政治意義和特殊性,瀘州外國語學校及瀘州市教育局欣然同意延期一年。一年期滿時,薛老師提出又要走了,國會和VSO組織又開始挽留,再次由國會主席親自給中國駐莫桑比克大使館、瀘州外國語學校及瀘州市教育局去函請求支持,同意薛老師在莫桑比克國會再教一年英語。具有國際視野的瀘州外國語學校和市教育局領導再一次支持了非洲兄弟國家。第二年期滿,薛老師堅決要走了。她誠懇地對再三挽留她的國會和VSO組織說:“我在這兒教了兩年,與我的國會學生們和莫桑比克人民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可我的學校也在等著我回去工作呢!”挽留不成,國會和VSO組織的人們依依不舍地對她說:“Snow( 薛老師的英文名“雪”),你實在要走我們沒法,但歡迎你隨時回來!”
與丈夫杰夫受中國駐莫桑比克前任大使黃松甫接見于中國大使館
薛恩萱老師教授議員、職員們的英語不僅是口授而更是心授,毎節課都認真備課,組織課堂教學,復習考試。她和國會議員、職員們關系十分密切、感情深厚。她們既是師生又是朋友。議員、職員們常被薛恩萱老師邀請去她家作客,品嘗她親手做的四川菜,讓他們更多了解中國。他們也邀請薛恩萱老師夫婦去參加他們的家庭聚會、國會里的一些活動等。薛恩萱老師不僅傳授知識,還大力宣傳中國和中國文化,強調中國和莫桑比克兄弟般的情誼。更有趣的是,很多在莫桑比克工作或做生意的中國人問她在莫桑比克做什么時,她說教書?!敖虧h語嗎?”“不,教英語?!薄霸谀乃鶎W校?”“在國會?!彼麄円荒橌@奇,繼而是敬佩。在他們看來,一個中國人在莫桑比克國會教英語是一件既神秘又不可思議的事情。相比他們,她做志愿者的生活是清貧的。故不少中國人對她說:“薛老師,你做志愿者很高尚,可我們做不到!”盡管她和丈夫作為志愿者生活補貼十分有限,但他們還向連教室都沒有的難民學校捐款給予幫助。
課余薛老師還在一所國際學校當中國文化顧問,幫學校組織一年一度的“國際文化節”中之“中國文化節”。聽著不同膚色的師生們熱情地用漢語問她好,不同國籍的學生跳中國扇子舞、唱中國歌時,她開心極了!
莫桑比克津巴布韋難民學校的露天課堂,簡陋到連教室都沒有
薛老師助人為樂的對象沒有國籍、膚色之分。她在莫桑比克也同樣熱心地幫助初來乍到、語言不通的中國同胞,還相助不少莫桑比克人在中國公司謀到了理想的工作。
莫桑比克貧窮卻快樂可愛的孩子們
讓薛恩萱老師感到努力沒白費的是,她經常和一群群金發碧眼的西方人走在街上,莫桑比克人定會熱情地大喊:“CHINA!CHINA!(中國中國)!”而不會叫“葡萄牙!”、“美國!”或“澳大利亞!”等。即使她和一群相似面孔的亞洲人(有越南人、韓國人、菲律賓人等)在一起,莫桑比克人也只叫“CHINA!CHINA!(中國中國)!”莫桑比克人用這種直率的形式來表現出他們對中國和中國人的好感和喜愛??磥碓谒麄冃哪恐?,只有中國和中國人最親!薛恩萱為此感到無比欣慰和自豪!
在國外,無論何時何地,薛恩萱老師都以自己過硬的工作能力和極強的學習能力、幽默得體的言行及如魚得水地與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打交道時的人格魅力,充分樹立中國人的正面形象,被各國朋友親切地稱贊為“中國大使”、“中國文化使者”。 她為中國贏得了巨大的聲譽,也為瀘州和她個人贏得了巨大的聲譽,也推動了外國人去接近中國、急切認識中國的動力。這段歷史可由莫桑比克共和國及VSO國際志愿者組織加以見證。
釆訪中記者還了解到;薛恩萱老師不僅在國外被譽為“中國文化使者”和“中國外交家”,在瀘州也同樣如此。一直以來,她熟識瀘州所有外國教師,對遠離家鄉的他們視如親人,關照有加,常邀請他們去家里作客或帶他們參觀市內外,領略中國文化和瀘州之美。不管在瀘州還是在國外,她家成了“國際友人俱樂部”,她深受外國朋友的敬佩和喜愛。以至于曾在瀘州任過教的外教有的離開瀘州幾年后又專程回來看望她。當然更少不了她在澳大利亞和莫桑比克的外國朋友前來瀘州旅游和探望她的人。薛恩萱老師成了他們看中國的代表,也成了被中國深深吸引,將觸角伸到瀘州探索中國、認識中國的“外交大使”。這解釋岀了一種道理:對于世界而言,你是一個人;但是對于某個人,你可能是整個世界,你是唯一。薛恩萱寫岀了一段外國人對中國的看法形象變遷史。
在教師群里,薛恩萱老師的教學獨具特色,其教學傍及情感、人文等主題,任何地方都不時表露岀她教學的嚴謹科學態度、對人性的發性、關照和撫慰,對生命的極度尊重,以及夢想的追求,充滿了歷史感。她說:我們可用我們的行動讓外國人感受到中國的友善和責任的沖擊力。因此,他們以這種形式表現岀他們心中的魅力中國。他們對中國的看法,都會影晌著更多周邊人的同樣看法,這種正能量的看法會讓從未涉足過中國的外國人被中國深深吸引,因為他們每個人都是從可得的見識中找到自己的觀點,嘗試創造一個體系,并將他們理解的中國置于其中,那么,基于中國的普受歡迎,加上正能量的中國風,以至于她的莫桑比克議會學生們感覺在所有與莫桑比克交往的國家中中國是最具吸引力的。
說起岀國學習和支教,薛恩萱老師顯得很感慨:“我人生中最寶貴的財富就是那段永遠也無法忘記的刻骨銘心的國外經歷?!彼f:她衷心感謝各級領導和同事們對她的支持和關心,并自豪地說:“我沒有辜負你們的希望,我不辱使命!我回校后要用我所學所長,為瀘州外國語學校的發展、為我們可愛的學生們的前途盡我最大的努力!”。 表達了她的感恩和對祖國無限忠誠,折射岀了“可與日月爭光”的巍巍人格與意志。面對著人們對薛恩萱老師的種種很高評價,薛恩萱老師輕描淡寫地對記者說,這是我應該做的,教授英語是“VSO”國際志愿者組織選拔、瀘州市教育局和外國語學校大力支持的,我只是參與其中、做了點有意義的事情而已。這就是國際志愿者的為師、作人之道,因為她從不看重名和利。
回瀘州 報效祖國
釆訪過程中薛恩萱老師一直提到她的學校,她說:她回校后還想通過多種形式教授外語, “讓更多人學習外語認識世界,走向世界,讓世界成為一家人!”
據了解,2013年7月薛恩萱老師回到瀘州外國語學校后,在校國際教育交流部與同事們一道努力工作,運用自己在國外學到的許多先進理念和方法,致力于把學校的英語和韓語教學氛圍搞得更加濃厚,突出瀘州外國語學?!坝⒄Z領先” 的辦學特色。短短一期,她已策劃、組織、安排了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和比賽,成立了英語、韓語社團,邀請不同國籍的外教為學生們作了有關澳大利亞、莫桑比克、美國、墨西哥地理、歷史、文化、習俗的“異國風情之旅” 及“圣誕文化“等精彩紛呈的大型講座數場,學生們眼界大開,獲益匪淺,反響熱烈。還舉辦了“校園外語文化節”,學生們進行了“世界之窗”百科知識競賽、“校園十佳英語歌手大賽”、英語手抄報比賽、英語作文比賽等等,同學們的才華得到展現,能力得到提高,學習英語的興趣更加高漲。她還幫助設立了學校中、英、韓三語語音鈴聲和中英韓三語標牌,并正在著手把學校校園網站建成中英韓三語網站。下期她將會策劃并組織更多富有特色的外語活動,讓校園更加充滿魅力、外國語學校更有“外國語”味道!
“只要能為我的國家和學校出把力,我就很滿足了?!迸R別時,她這樣對記者說道。
毌庸置疑,薛恩萱老師身上閃耀著許多光輝燦爛的靚點,她應當并入用“心” 教授之列,因為她同屬于劍橋精神的先鋒。薛恩萱以“責”為己任用“心”讓“血” 流動,在教學和文化、意識的河流里提煉出結晶,直接跨越了虛的邊界,以經典形式和瘋狂的執拗力令人絕倒,她不同于一般人,你可以從任何一個時候或地方開始對她“閱讀”,每一個部分都將為你提供進入另一個“空間”的通道。
通過這次釆訪,薛恩萱老師給我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她以自己的人生歷程證明了教師的無限可能性。當你跟著作者一起去她的軌跡里發現、追尋時,你不得不發出贊嘆:“薛恩萱老師,你的人生真精彩!你的謙遜態度真值得稱羨!”“東方人是可敬的戰士”!
薛恩萱老師不失為中國在莫桑比克囯會歷史上第一位杰出的華人英語教師,她是中華民族的優秀人物之一。是她翻開了瀘州市教育人才輸岀——國際志愿者歷史光輝的一頁!